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进一步深化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转型路径的若干思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转型路径是一系列目 标、技术、资金、政策等综合驱动的系统行动路线图。随着全社会对“双碳”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的 “双碳”工作面临全面深化落实的系统推进挑战。文章总结了“双碳”目标引领下的低碳转型新成效与双碳 “1+N”政策体系,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转型需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体系、能源体系、国土空 间格局、建筑和交通、消费模式、技术创新、金融体系、贸易与供应链、治理体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 系统推进双碳目标深化落实的若干建议。

  • “十五五”时期我国生态地区的战略格局与优化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自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空间持续扩张、植被覆盖显著增加,人口呈总量减 少、城镇人口增加双向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步提升、人地关系紧张状态 总体缓解。“十五五”时期,坚持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定位,稳固生态系统供给、调节、 支持及文化服务规模;同时,更加注重其服务质量提升,形成更具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生态基底, 并兼容绿色化、低碳化的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功能,形成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包容性保护方式。 “十五五”时期,生态地区不仅是国土空间新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还将是国土空间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 优化建议:从战略格局层面,增强生态安全屏障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空间联系与供需互动,筑牢国家生态 安全屏障,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格局,整合自然保护地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分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质量、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精细化分区管控 体系、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以高水平保护支撑生态地区高质量发展。

  •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评估与前景展望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工业文明时期瞄准生态文明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可划分为2 个阶段。文章对党的 十八大以前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研制阶段,以及党的十八大后主体功能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基础制度阶段的特 征进行了梳理。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分类发展成效 显著、主体功能区制度初步建立等成效问题进行了评估和总结。提出主体功能区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继 续发挥更大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主体功能区作为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自上而 下实现现代空间治理的重大战略、布局方案和制度安排,应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 任务、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基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指向,拓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和国家安全 需要的新功能,依托空间治理体系健全更为精准的功能区发展指引和配套政策。

  •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等举措,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 良好。“十五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全球资源环境供给短缺、我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增长 缓慢疲软、发达国家多方打压、发展中国家凭借成本低廉优势不断追赶的巨大挑战。文章首先提出了空间发 展均衡理论、流空间经济网络节点源汇空间组织理论、创新链—产业链空间收敛理论等新的学术思想,在进 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明确了营造发达地区发展新动能和培育欠发达地区发展增长极并重、更应把区域协调 发展作为近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途径的战略要点。研究认为:重视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主导 作用,因地制宜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新质生产力布局”的区域模式、形成综合功能区的新发展格局、推进资源利用型产业布局重心西移、重视培育关键地带的增长极功能应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路径。最后,文 章还就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进行了讨论。

  • 创新科学结构图谱对中美基础研究影响技术创新的揭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文章利用科学结构图谱分析方法首次绘制了创新科学结构图谱,以被专利引用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I) 高被引论文为数据基础,揭示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情况;发现其中对技术创新 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热点方向,并对比中美两国在这些热点方向上的表现,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 撑。分析发现:被专利引用较高的论文主要集中在新生物技术与生物医疗技术、新兴信息技术、能源与材料 这些可能引发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基础研究领域;中国被专利引用的高被引论文增势明显,5 年累计增长超过 60%,但数量还是不到美国的50%;中国在不少与技术创新关联紧密的热点研究方向中的论文数量高于美国, 但被专利引用的论文数量却通常低于美国;美国影响技术创新的基础研究内容更多的是引领产业变革方面的 研发活动,并且有大量企业参与。

  • 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纳米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启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通过分析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地区) 在2000—2023 年发布的指导纳米科技发展的近160 份战略规划文 件,发现各国(地区) 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共性的战略举措,成功促进纳米科技发展,主要包括:高度重视纳 米科技;建立跨部门管理机构;制定战略规划并实施重大研究项目;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中心;投资建设 研究基础设施;促进与其他科技融合发展;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特别关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积极培养 和引进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近年,各国(地区) 仍然对发展纳米科技保持高度重视。结合对中国纳米 科技发展现状的分析,文章建议中国建设国家级纳米材料数据中心和纳米科技智库,建立适应世界科技发展 趋势和纳米科技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 我国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安全审查机制改革思路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知识产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主战场之一,加强知识产权安全审查是保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健全 知识产权安全保护的重要举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安全审查机制及其实施迎来国内、外 双重压力,亟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章分析了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制度博弈与挑战,明 确了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对知识产权转让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梳理了知识产权对外转 让安全审查机制及具体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知识产权安全审查制度完善和实施优化思路;在理论 上厘清了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安全审查机制的制度困境,在实践上可为我国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安全审查工作提 供研究参考。

  • 国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在开放科学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增进 创新合作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资源稀缺性和资源可持续性2 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 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4 种开放共享模式:公共普惠共享模式、市场响应共享模式、集约保障共享模式和战 略合作共享模式。遴选国外代表性案例,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不同开放共享模式的基本 特征。最后,基于对这些模式的深入分析,探讨对我国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方面可借鉴的经验和 启示。

  • 中国科学院助力贵州水城脱贫振兴的“科学之心”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贵州水城位于川滇黔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的乌蒙山区。这里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6 年底, 贫困发生率达18.9%。作为水城的定点帮扶单位,中国科学院在脱贫攻坚阶段围绕当地生态环境及资源禀赋 特点和产业基础,推进大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因地制宜帮助水城打造特色产业,助推水城于2020 年3 月顺 利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 年,水城踏上了向乡村振兴的迈进之路。2023 年,笔者团队赴水城调研后发现,中 国科学院继续秉持科学精神,助推水城升级产业、提质增效,让水城在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

  • 电动汽车助力我国能源安全与“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经济跃升的关键阶段,面临能源安全与“碳达峰、碳中和”(以 下简称“双碳”) 目标双重挑战。虽然能源安全是“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石,但部分减排路径会对能源供 应、电网负荷等与能源安全直接相关的要素产生约束,两者难以同时达到目标最优化。因此,如何理顺、优 化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关系,协同推进两者发展,成为我国必须应对的挑战。电动汽车兼具节能、储 能、减排等多方面效益,是保障能源安全与实现“双碳”目标协同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文章以弱化政策间 矛盾为出发点,提出建立以政策网络为保障、储能技术为立足点的双边整合协调系统,发挥电动汽车产业在 构建兼容性政策网络中的保障作用,强化电动汽车在当前阶段的储能作用,联合政策—技术建立双边整合协 调系统。

  • 科学传播模式演变与科技创新交互机制的探析和思考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是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力、争夺全球科技 话语权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科学传播的时代背景及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与模式转变,探讨了科学传播与 科技创新的相互促进关系,揭示了两者交互作用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调查了国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推动科 学传播的典型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科学传播现状,尝试提出了促进科学传播事业的对策建议。

  • 德国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联合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强化协同创新是践行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处在促进协同创新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文章 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在梳理协同创新内涵及其组织模式的基础上,以德国四大科研机构之间的 项目型、集成型、战略联盟型、平台型和网络型5 类代表性组织模式为例,从协同创新目标、合作主体、组 织机制、出资方式、政府作用和合作成效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不同组织模式的特征、优势和适用情形,为推 动我国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 欧盟Natura 2000自然保护地网络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欧盟Natura 2000 自然保护地网络覆盖欧盟近19%的陆地与10%的海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区 域社会经济福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跨国自然保护地网络。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5 个 方面:(1) 通过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促进成员国依法履约、推动自然保护地网络建设;(2) 在欧盟 决议流程基础上,建立了多元主体全过程参与的决策执行机制,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多方参与的积极性; (3) 基于全域视角推动战略规划,提高了保护地网络的连通性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4) 统筹区域发展目 标,开发多元资金渠道,以资金申请考核制度促进保护地管理计划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5) 标准化记录 保护地数据并公开共享,助力科学研究及管理模式创新。这些经验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合作治理路径和模式的 选择、中国引领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和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的体制机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已进入立足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改革的新阶段。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研究国家公园分队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国家公园面积和功能均占主体、包括国家公园“小群”和“大群”的青 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案。国家公园群要求突出群的整体管理,然而目前青藏高原现有自然保护地在 统筹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不仅表现在单个国家公园内部,也表现在国家公园之间,以及国家公园与其他 自然保护地之间。顺应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着眼国家公园群统筹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快 建立跨省域的、国家主导的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管理体制,并同步完善国家公园创建、财政资金保障等有关 配套制度;应统筹生态保护和带动当地农牧民同步现代化的多元目标,要让参与管理运营的广大农牧民成为 国家公园群的持续受益者和积极拥护者。

  • 国家公园科学决策与咨询机制建设的问题与路径——基于治理的视角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国家公园是多要素、多功能和多维度的综合体,很难沿袭传统的行政管控模式,需要探索现代化治理 体系建设。建立合理高效的科学决策与咨询机制是提升治理成效的重要桥梁。我国在国家公园科学决策与咨 询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权责界定模糊、部门化管理路径依赖、决策与咨询之间信息上通下达不够通 畅、决策咨询程序规范和制度约束不足等原因,国家公园决策机制与成效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借鉴了美国 和法国在政府集权管理和多元共治等不同治理体系下的国家公园决策咨询机制运行经验,分析了我国确立国 家公园决策咨询机构权责边界的关键要素。根据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程度、潜在社会影响程度和决策实施的现 实约束,文章提出了国家公园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等26 项决策内容需赋予科学团体深度支撑决策甚至 “一票否决”的权利,而中央与地方权责边界确立等19 项决策内容需启动多方论证机制。文章还就决策咨询 的学科统筹、联动协调、制度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 健全国家公园治理体系,高质量推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健全国家公园治理体系,是中国高质量建设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多年国家公 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和候选区调研,剖析了当前中国国家公园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在中国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逻辑下,借鉴国际上区域性、流域性公共物品和国家公园善治经验,提出 建立统筹决策机制、管理执行机制、科学决策与咨询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四位一体”的中国国家公园治理 体系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中国国家公园治理体系改革的5 项建议:(1) 建立统筹决策机制, 破解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统筹协调难题;(2)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职责明确、依法行政国家公园政府治 理体系;(3) 健全多方全过程参与国家公园治理的制度体系,促进共建共治共享;(4) 健全科学决策与咨询 机制,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5) 拓宽国家公园空间治理范围,建立和谐共赢的园地关系。

  • 国家科技竞争力测度、演进与国际比较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评估有助于刻画国际科技竞争格局,为科技政策和战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文章从 “投入—过程—产出”的视角,提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潜力—效力—实力”三维测度框架,实现了兼顾规 模和效率差异性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测度多维度全过程分析。文章基于笔者研究完成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报告 2023》,对世界34 个主要国家的科技竞争力进行测度,并重点分析了2011—2022 年包括我国在内的11 个典型 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演进趋势。在此基础上,从科技竞争潜力、科技竞争效力和科技竞争实力3 个维度进一步 对34 个主要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刻画34 个主要国家科技竞争格局并揭示我国科技竞争力 现状。研究发现,我国科技竞争力近年来增速逐步放缓,转向稳步增长阶段,不过与科技领先国家相比仍有 较大提升空间。其中,我国科技竞争实力水平较高,但与主要科技强国相比,在体现科技产出质量的指标水 平上差距悬殊;科技竞争潜力水平进步显著,然而我国与主要科技强国在效率型指标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 科技竞争效力水平大幅低于主要科技强国,是制约我国科技竞争力水平整体提升的最主要因素。最后,文章 提出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推动国家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开源开放的国际经验借鉴及思考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开源创新活动已成为从源头上激发创新活力的动力之源,正在成为数字公共产品高质 量供给的重要来源。文章着眼于推动国家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开源开放的重要性,总结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对国 家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开源开放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举措,分析我国在推进政府资助科技项目成果开源开放 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构建科技成果开源开放机制的建议。

  • 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研究——第S70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综述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文章对以“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研究”为主题的第S70 次香山科学会议的报告和发言 进行系统性总结,梳理会议共识为3 个方面:(1) 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在智慧法治、网络治理、数据 治理、应急管理4 个典型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就;(2) 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机遇和挑战;(3) 需要从顶层设计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

  • 国际科技评价改革十年评述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2013 年5 月,以《科研评价的旧金山宣言》(DORA) 发布为标志,拉开了国际科技评价改革的序幕。 10 年来,国际科技评价改革经过大量理论准备和倡议,正在走向实践,40 多个国家的350 多家机构签署《改 革科研评价的协定》并进行改革试点,效果初显。文章从改革目标、举措及案例3 个方面,对国际科技评价 10年改革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并从与我国科技评价改革比较的角度,得出研究结论和启示。